注:图片来自网络。
走遍万水千山,
得到最初的自己。
愿世间温柔的灵魂,
都能相遇。
外面飘着雪花,周日清晨再也没有比看看书更好的选择了。这周在看《非洲三万里》,毕淑敏的旅行随笔。就像是在聊天,读起来完全没有压力。南小南笑称鲍博有点娘,我说偶尔读读也蛮好,周末不就是应该放松放松么。
1.历史:据最新的研究成果,非洲被认为是人类的起源地。目前人类所有的种族都是可以说是非洲智人的后代,难怪微信的进入界面是非洲。从远古到近代,再到现代,书中的小故事断断续续串出了整个非洲的演化。有350万岁的露西,280万年前的普莱斯夫人,也有索韦托的海克特·皮特森,有古老的科伊桑人、布尔人、祖鲁人、后来居上的英国人,也有罗本岛B区5号苦苦坚持的曼德拉。短短十几日,作者将非洲历史的片段用纵横交错的记录浓缩成了游记式的散文。每次翻开书,都感觉在慢慢播放着历史纪录片,不过不是那么严肃,这也正是这本书的特点所在。
2.旅行:作者为此次旅行准备了两年,才踏上了“非洲之傲”的绿皮火车,旅行之于作者,后记上说:它使人在奔袭中安静,在纷乱中镇定,使其增加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景仰。相比起稍显枯燥的博物馆,野生动物园更加真实。她带着大家一起去看有着紫色舌头的长颈鹿,满身是宝的猴面包树,慵懒的猎豹,还有气势如虹景色宜人的维多利亚瀑布。说真的,看了这本书,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,就是有生之年,一定要去体验一下这个传说中的贵族列车,感受一下英式管家的服务和无比真实的那个非洲。
3.钻石:之前听传说,南非金伯利矿床的岩壁上都能抠出钻石来。从这个巨大的矿坑里,挖出了2250万吨矿石,1450万克拉钻石,刷新了我的认知。我也不知道,在南非之前,其实印度是钻石的最大生产国,而在印度文化里,毒蛇是金刚石的守护神。相比起西方,中国人貌似更喜欢玉石。钻石晶莹剔透格外剪影的特性与国人温润柔和、折中圆融的性格一点也不相符,从这一点上讲,现在的钻石营销其实是西方文化入侵的结果。不过相比起钻石,玉石更无价,所以还是咱国人的审美更高一点,不是么。
4.道德共同体:美国环境学家罗德瑞克·纳什有一个科学理论,认为从过去到现在以至未来,伦理学中的道德共同体的范围,基本按照这样的范围顺序扩大:自我—家庭—部落—国家—种族—人类—动物—植物—生命—岩石(无机物)—生态系统—星球。
数一数,共计12层。在城市中,在现代文明的包围中,你大概只能走上三四步,能蹒跚走到人类这一步,已算是髙瞻远瞩。但是,如果你来过非洲
不必循序渐进,你如同智力超常且用功努力的学生,不断跳级。你很容易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抵近第七、八层,也就是动物、植物那一层面。它们满山皆是,满坑满谷,如针毡一样包裹着你。你必须直面它们,根本无处可逃。尖锐的面面相觑,由不得你不感知、不思考。想想在城市里,我们能看到的植物都是人工栽培的,你看到的花木,是人为美化粉饰的植物傀儡。那些被移栽来的草木,离开了原来的生存环境,好比海水离开了海洋。就算舀出来用于展览的那杯海水的成分一点儿都没变,但你能说那就是海洋吗?你能从那杯沿滴落的水珠里,想象出海洋的博大吗?无论怎样增加所展示的海水体积,都和真正的大海不相关,海的魂魄只能在海上。你无法从街心花园的弱树想象森林。你无法从道旁的衰草想象草原。至于动物,你看到它们最多的地方是在超市的冷冻柜台。宠物更是进化的悲哀,作为一只猫,它再也不能捕捉老鼠,再也不能在春天的夜晚彻夜号叫。作为一只狗,它再也不能到极地去拉雪橇。藏獒再也不能和狼群搏斗,金刚鹦鹉无法在热带雨林上盘旋……动物的前途大致分为两类,要么被人类异化豢养,成了蛋白质的提供者或闲暇时的玩物,要么就是被人类劫杀以至濒临灭绝……
有道是,看一个人的心灵是否富足,就看他的心中能容纳多少与己无关的人和物。
非洲是一所奇异的校园。在这里眺望远方并安静地想一想,也许就抵达了罗德瑞克·纳什所列的最后一层—星球。